大唐茗陶--唐六琴陶艺创作工作室
联  系 人:唐六琴
联系电话:0510-87437609
传      真:0510-81702889
手    机1:13915390758
手    机2:13812556802
邮    箱:web@dtty.com.cn
工作室 1:宜兴市丁蜀镇中国陶都陶瓷城D-705室
工作室 2:宜兴市丁蜀镇紫砂工艺厂1009室 

 

宜兴紫砂七大老艺人年谱(二)
 点击数:671次 添加时间:2013-9-22 [打印] [返回] [收藏]
宜兴紫砂七大老艺人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51295120年:王寅春5123岁,那年,王金宝为儿子前途着想,遂拜川埠上袁村著名艺人赵松亭为先生,再由赵松亭分配至陶坊所聘制壶艺人金阿寿为师。金阿寿大王寅春5128岁,其时被聘赵松亭陶坊,以制作一般行货为主(日用品),技艺较为一般。金阿寿生性暴躁,亦无家室,对王寅春凶得很。王寅春为学到制壶本领,默默忍受,起早摸黑,十分刻苦。三年徒工过去,王寅春仅从金阿寿手中学到很一般的制壶本领,亦只能制作很一般的《寿星壶》、《海蛋壶》,连象样的《洋桶》、《蛋包》都制不出来。王寅春满师后,赵松亭认为王寅春手艺太差,不是做茶壶的料,于是要王寅春离开陶坊。王金宝闻讯,乃恳求于赵松亭。赵松亭遂答应试用一个月,如一个月时间内能制作出合乎要求的紫砂茶壶,则留用,如不行,便离开。赵松亭拿来赵干泰所制的水平壶做样品,叫王寅春仿制。 王寅春拿到赵干泰的水平壶,又薄又灵巧,深知先生赵松亭给自己出了难题。但王寅春自尊心极强,咬着牙接受了,王寅春生相粗笨,手脚亦粗,水平壶又小,手指很难放进去。拍壶身筒时,王寅春试了很多次,才逐步适应用小指档坯,并适应用食指捺底。为了做起水平壶,王寅春光是学搓一只水平嘴,就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没有睡觉,终于学会搓嘴,掌握了搓嘴的诀窍。不到一个月,王寅春所仿制的水平壶得到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加紧技艺的纯熟和制壶速度的训练。连赵松亭亦连连夸奖:“好小子,人粗手巧,留!”王寅春不但被留在赵松亭陶坊继续制壶,赵松亭还亲自给王寅春镌刻一枚制壶用印“阳羡惜阴室王”赠与王寅春,被王寅春当成至宝,凡做水平壶均用此章。王寅春学艺亦成佳话,上袁村八十岁以上老人至今仍津津乐道。王寅春在赵松亭陶坊里虚心好学,当时赵松亭陶坊云集了紫砂业界很多高手,其中有储铭、程寿珍、邵步云、潘德根、郭其林等。王寅春在赵松亭处勤向前辈名艺人求教,不懂就问,不懂就学,技艺很快超过自己的师父金阿寿。在赵松亭、赵干泰督造下,王寅春制作水平壶的技艺迅速得到了提高,为后来的制壶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业内资深人士评说︰“王寅春如果没有在赵松亭陶坊好手间勤问博学,是很难有后来的成就的。任淦庭5129512512年:至民国以后,卢兰芳被聘至上海永公司任专职画师,任淦庭才逐渐自立,自刻自画为生。自立之初,任淦庭以陶刻彩绘一般紫砂器具为主,亦在仿古器上作陶刻装饰,其时署款为如何去除紫砂壶的土味“干庭 ”、“大聋”、“聋人”。顾景舟51295125年:顾景舟出生于宜兴川埠上袁村的一个紫砂世家,据顾氏宗谱记载,顾景舟上五代祖宗做过京官,当时门庭相当显赫。顾景舟的祖父早逝,祖母邵氏特别宠爱儿子即顾景舟的父亲顾炳荣,由于母亲的娇惯,顾炳荣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做壶也手艺不精,倒是天天去泡茶馆,于是家境渐渐衰败。顾景舟天赋很好,虚岁六岁时(民国九年)即被父亲送到东坡学堂读书,由于天资聪颖,记忆力尤强,学业出类拔萃,英文基础也在那时打下,几十年后还能教孙女英语单词。当时的小学校长吕梅笙古文功底深厚,顾景舟非常佩服他,因此在小学毕业后,他继续留校随吕校长又读了三年古文,由此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能背诵200多首唐诗和《古文观止》的大部分文章。东坡小学还很重视文体,又是举办运动会,又是请京剧迷来校教唱京剧,这些对顾景舟都有很大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紫砂工艺厂工作时,他还常在休息时间哼几段京剧教给徒弟。同年,吴云根24岁,由宜兴利用陶业股份公司介绍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同行的还有杨阿时、李宝珍、这是近代陶业界首次向外省推荐的第一批技师。在山西的3年中,吴云根别出心裁,利用红炉(瓷器彩烤时用木炭做燃料的灶具)烧制紫砂,居然取得满意的色泽效果,推动了平定县制陶业的发展。51295126年:民国五年,“宜兴吴德盛陶器行”(或称店)创办。老板吴汉文,著名陶刻名家、收藏家、经营家、陶坊主。擅陶刻、能制壶,阅历广博,交友甚众。“吴德盛”创办之始,聘请邵云如、卢兰芳、崔克顺、陈研卿、陈少亭等为陶刻客师,聘任任淦庭为陶刻技工,长年替吴德盛制品陶刻装饰。吴汉文慧眼识宝,看中任淦庭的不言不语,埋头陶刻的性格,逐开始培养。在布局章法、刻工线条上,吴汉文严加要求,十分讲究,并依照自己的眼光、观点、要求,一一要求任淦庭。任淦庭在吴德盛受到吴汉文的器重,加倍努力,苦练刀法技艺,虚心接受吴汉文的督导,并努力学习吴汉文的刀法技艺。几年以后,任淦庭在刀法逐渐纯熟的基础上,开始对紫砂高档器皿进行陶刻装饰。先由吴汉文督导打底子,按排布局章法,得到吴汉文的认可或修改后,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面的陶刻装饰。其间,任淦庭署款为“干庭”、“左民”、“左腕道人”。 任淦庭原是左癖子,用左手写字作画,习以为常。至吴德盛后,吴汉文要求他练习使用右手。任淦庭听从吴汉文的教导,逐渐训练使用右手,经过刻苦训练,竟练成左右手能同时书画雕刻的“绝技真功”。特别是在同一器具上作成双成对的飞禽走兽,或是在成对器物上作飞禽动物时,任淦庭能同时用左右手,对称作画,布局舒坦,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是紫砂陶刻界独创的绝技之一。51295127年:民国六年的一个初秋,沪上客商照例来请江祖臣,不巧江祖臣为人清高,一见客商住着等候催促,发起倔脾气,索性说今年不去了。客商心急又不敢得罪江祖臣,便暗地里找到江祖臣的徒弟裴德铭,要德铭去劝师傅。不想德铭说:“师傅生病去不了,我去也一样。”客商一听大喜,心想名师出高徒,江祖臣手艺好,徒弟错不了,就跟江祖臣商量要德铭去。江祖臣心里不放心, 但又不好反对,就回答由客商看着办。客商只当是同意了,带着德铭去了上海。这一去,成就了裴德铭。裴德铭去上海仿制的第一把壶,即是仿陈鸣远的《天鸡壶》。《天鸡壶》,壶身为典型卤形器,一则缀鸡首壶流,另一则饰以衔环兽头,壶盖饰以凸起的五瓣花朵,口沿部、颈部线刻雷纹、蝉纹、肩周缀一束隆起的绳索纹,结构精巧,口盖严密,线面挺刮,维妙维肖,底款“鸣远”,把梢盖印“鹤村”。德铭目睹传器,傻了眼,但很快静下心,狠狠心,一定要做好《天鸡壶》, 不丢师傅的脸。德铭没有丢脸,《天鸡壶》的孪生兄弟创制出来,形神俱到,酷似原作,难分真假。 接着,裴德铭又仿出了《龙凤壶》,亦称《凤首壶》,凤嘴龙尾逼真细腻,十分精到。之后又仿古尊、铜鼎,香炉类古董制品。古董客商一概照江祖臣 订价付工钱。这意味着德铭的成功,也为其后的仿古打开了一条畅通之路。德铭仿古归来,客商捎信给江祖臣,告知德铭仿古之事,江祖臣简直不相信是真的。自此之后,德铭迷上了仿古,从紫砂传统器皿中吸收营养。他改名为石民,意愿和紫砂打一辈子交道,也如他自己所解释的“改名石民,那是为了与紫砂工艺更相符一些的缘故。”裴石民这段机缘,使他开阔了视野,或仿古壶、古尊、古鼎、古瓶、古盆,或仿像生类瓜果菜蔬,他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形象逼真,形态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