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琴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1954年出生在江苏宜兴蜀山紫砂世家,唐氏第三代嫡系传人,1970年进紫砂工艺厂,跟随伯父唐凤芝(民国时期紫砂老艺人)、父亲唐祝和(紫砂工艺厂、紫砂工艺二厂创始人之一)学习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耳濡目染受到家庭艺术的熏陶,为陶瓷创作设计下了良好的基础。1988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工艺造型设计,2011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系统学习工艺设计和装饰,同年,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至广东省。在父辈们的悉心传授中深得其紫砂艺术精华,同时还经常得到老艺人顾景舟、蒋蓉大师亲自指导,为其今后的紫砂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她不仅对简练的几何形体有着专研,对紫砂花器艺术更是有着深刻的领悟,善于将自然的生态美注入壶艺造型中,是一位功底扎实过硬、技术全面兼容的艺术家。

  四十余年来,她凭借着严谨的态度、精湛的工艺、不断的创新,勤奋耕耘、精品叠出。作品屡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其创作的《雅竹野趣》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飞黄腾达》壶被台办作为尊贵礼品赠送给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收藏。先后有《荷塘情趣》、《合菱提梁》、《雅竹野趣》、《千禧南瓜》等十余个作品获******大奖荣誉。并发表《漫谈紫砂壶的装饰》、《浅谈紫砂壶的收藏价值》等多篇论文。四十余年的艰辛跋涉、四十余年的勤奋耕耘让唐六琴成为紫砂艺术领域受到追捧的陶艺家之一。收藏家们评论唐六琴的紫砂艺术品有一种超越实体的美感,亲切地称赞“六琴紫砂壶”可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温雅亲故的知己”。

 

家世陶艺:

  唐氏一门

  伯父:唐凤芝、唐树林

  父亲:唐祝和 别名:唐祖和

  唐凤芝

  自小学习壶艺,早期以制作鱼化龙壶、杯、盘著称。1940—1960年代初期较出名的传世作品有龙凤壶、菊结壶、蜂菊壶、合欢壶、精葵壶、阴筋竹鼎壶、竹春壶、盘风壶、天方壶、国光壶等精品。

  唐祝和(祖和)

  12岁起即跟着其兄唐凤芝、唐树林学艺并从事生产,五十年代初与顾景舟、王寅春、唐凤芝、朱可心等组织蜀山陶业社,对泥料、装烧、制作都有精深的研究。后来任职于紫砂工艺厂(现一厂)的生产技术科长,兼成型一车间主任。紫砂业于三十年代以全手工成型,至四十年代时由唐凤芝创新、以紫砂泥制模(烧结)为成型,比较原来的手工成型的优点为:一、壶型能令全体一致,二、效率提高一倍。五十年代初创新以石膏模成型,使用此法比原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四倍,但是在教导学徒时,仍以全手操作为基本。

  唐六琴

  自小耳濡目染,爱好壶艺,被父辈称赞为“有悟性、肯吃苦”。1970年从艺至今,继承了父辈的优良传统,致力于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创作的作品根植传统,大胆创新,形成了“气韵丰茂,形神兼备”的独特风格。


唐门紫砂路

  唐门紫砂,在宜兴紫砂界无人不晓好评如潮,自明清以来唐门世世代代以陶为业,伯父唐凤芝生于上袁村,在民国时期即是制陶名家,他的壶出品精良,驰誉遐逊、名震中外,视若珍宝。他一心一意研究制壶技术,遇有心得,公诸同业,并大力复兴蜀山陶业,发表了争取对外贸易,驰誉欧美两洲的重要革新思想,提出对外设立陈列出品处所,籍供中外人士展览,并具出品说明册籍,以资扩大宣传。解放前,唐凤芝以拳拳爱国热忱创作了一把抗战胜利壶,倍受社会各界瞩目。五十年代初期蜀山陶业合作社成立时,唐凤芝被聘请为技术骨干。文革期间,因为抗战胜利壶遭人曲解,从此改变了老人的人生轨迹,戴高帽,进牛棚人生自由受他人管制,得到了永世不得翻身的结果,为紫砂事业付出毕生心血的老艺人郁郁而终,唐凤芝老人的艺术道路善于不断创新、提高技艺,如今他留下的许多作品,被诸多收藏家收藏。

  唐凤芝胞弟唐祝和,则是紫砂界的人才,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时,懂技术,善管理的唐祝和就担任第一任生产技术科科长。由于受到文革的冲击,全家下放到农村支农,但始终以陶为业、坚持壶艺创作,为了使一起下放的紫砂艺人有更好的创作环境,他把下放的技术骨干集中起来,创办了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并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的紫砂人才,是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奠基人。

 

大唐茗陶--唐六琴陶艺创作工作室
联  系 人:唐六琴
联系电话:0510-87437609
传      真:0510-81702889
手    机1:13915390758
手    机2:13812556802
邮    箱:web@dtty.com.cn
工作室 1:宜兴市丁蜀镇中国陶都陶瓷城D-705室
工作室 2:宜兴市丁蜀镇紫砂工艺厂1009室